欢迎访问市县风采官网(www.zgsxfc.cn)  手机版   会员投稿 注册 退出

当前位置: 主页 > 农业
一位村主任的乡村振兴梦

时间:2024-08-20|来源:市县风采|作者:胡兴元 乔瑞青|点击:

——记昔阳县河下村专业合作社主任仇爱亮

昔阳县闫庄乡河下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河下村 (1).jpg

为了进一步提升河下村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确保扶持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保值增值,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促进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闫庄乡河下村高度重视、充分谋划、抓紧落实,力争打造出有特色、能造血、高产出的村集体经济,制定本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

河下村地处昔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全村现有367户,86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9户399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比例46%。全村耕地面积2964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谷物等传统粗杂粮农作物种植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及县乡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农业产业结构正在逐渐调整,2019年发展种植旱地西红柿95亩;旱地辣椒125亩。另外,该村土地肥沃,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发展玉露香梨具有良好区位和资源。

河下村 (4).jpg

积极创新   发展村集体经济

作为河下村主任的仇爱亮及群众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愿望十分迫切并充满信心,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依托本村的土壤优势和自然气候条件发展水果蔬菜产业,2019年以集中托管的模式流转土地750余亩,其中栽种玉露香280亩、套种蔬菜200余亩、栽种玉米470亩,为村民增收77.5万元约(务工增收共计40万元。流转费37.5万元)。河下村设有100千伏小型光发电站一座,年收入九万余元。投资21万余元新建保鲜库一座,投资16余万元购置了收割机、农用三轮等农机设备,既发展了高效产业,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河下村 (2).jpg

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河下村发展水果蔬菜等高效农业种植,集中化、规模化管理土地700余亩,其中旱地西红柿95亩、旱地辣椒120亩、豆角20亩、小香薯10亩及杂粮玉米。带动了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适度规模化种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品阶段性滞销、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水平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河下村立足本村产业现状,以产前服务和产后销售加工为切入点,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促进本村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带动村集体合理增收。

夯实发展路径   为村民提供贴心服务

为逐步解决当地的177户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问题,河下村立足本村产业现状,以产前服务和产后销售加工为切入点,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备。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逐步解决当地的177户贫困户的经济收入问题,另一方面促进本村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合理增收。

河下村 (5).jpg

仇爱亮及村两委积极筹集资金60万元引进水果蔬菜产业发展配套设施设备。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组织模式,即村集体将水果蔬菜产业设施设备打包租赁。一方面降低果蔬产业发展生产成本,促进水果产业发展,同时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设备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利用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蔬菜水果产业,同时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突出特色、多业并举的乡村振兴与发展之路。”仇爱亮结合本村实际,走出了一条以种植业起步、小步快走的产业发展之路。


Copyright © 2002-2022 市县风采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3456号 人员查询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